时间:2022-01-11 10:00:28 来源:瑞金论坛 作者:欧阳淞 点击数:21953
百炼成钢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百年自身建设历史的几个问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党的百年历史从纵向看,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9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4年、新时代近9年这四个时期;党的历史从横向看,包括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这三个方面。学习研究党的自身建设史十分重要。一方面,这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要把党的不懈奋斗史讲清楚,弄明白,也需要从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上作进一步的开掘。当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加强对党建史的学习和研究就特别重要了。
一、百年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主线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从来就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正确认识党的建设史的前提和关键。如果将党的建设比喻成一项正在施工的工程,那么党的建设总要求就是工程的施工蓝图,党的建设目标就是施工蓝图的核心理念。只有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弄明白了,把党的建设的目标确定好了,怎样建设党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明确的思路,党的建设才会有充足的动力和良好的效果;对党的建设历史的研究也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就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党的二大初步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党的建设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的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到了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建设的目标,即“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党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目标进行探索。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上提出我们党应当是“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但“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的设定出现严重偏差。九大党章提出了“五十字建党方针”,即“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党的组织受到极大削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拨乱反正中,党对自身建设目标进行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重大调整。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的表述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性质规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核心”或“领导核心”的功能定位,党的建设目标一次比一次更为清晰,一次比一次更加完善。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之前所加的这五个修饰词组,实际上表达了这个政党所应该具有的先进性、人民性、革命性、坚韧性、昂扬精神风貌等多方面的要求。
从总体看,百年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多次表述,既有与时俱进的“变”,也有一脉相承的“不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就是说,党必须根据不同的世情、国情、党情,制定和完善党的政治路线,并紧紧围绕政治路线,确定党的建设的具体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建设目标有“变”的一面。但无论党的建设目标的表述如何调整,我们党一直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些基本方面是没有变化的。
在明确党的建设目标后,党的各项建设也就随之展开。在百年党的建设历程中,有一条“线”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历史时期和各方面建设之中,成为一条贯穿始终、影响四方的“中轴线”。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就是这条“中轴线”,我们惯常称之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只有搞清楚党的建设的主线,才能搞清楚党的建设的主体。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它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党的百年建设里。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这方面的建设自然是党的建设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政能力建设也是这样。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长期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自然成为党的建设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党的主要活动是开展武装斗争,但其目的是为了夺取政权,且这个时段党还有过江西中央苏区时期、延安时期和西柏坡时期三次较大范围局部执政的实践,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过积极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初步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及干部培养等多方面制度,开展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多方面建设,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打下了重要基础,因而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也是党的建设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建设的主线早已有之,但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明确提出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则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主要有四个重要时点。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列提出。2017年,党的十九大郑重提出“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的重大命题。
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中,前者因其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而更具基础性地位。初心连着过往,使命通向未来。初心使命是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的一条红线,是主线中的主线!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只要党的初心和使命还在,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会在;只要先进性、纯洁性还在,它的执政地位就在。因此,抓住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抓住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核心,就抓住了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关键。
在“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上,除了要从纵的走向上弄清楚党的建设的主线外,还要从横的构成上搞清楚党的建设的布局。百年来,党的建设的布局经历了从“自在布局”到“自为布局”的发展历程。在推动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各项建设的萌芽相继生发;有了各项建设的萌芽,就会有各项建设的发展;有了各项建设的发展,就会有各项建设在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合理安排的需要,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有布局的形成。党的建设布局在实践中早已有之,但正式提出是在十三大上。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建设问题,从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当体现这个指导思想”。这标志着党的建设布局以“三大建设”为框架正式提出。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制度建设”,自此,党的建设布局框架扩展为“四大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建设布局扩充为“五大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党的政治建设,并用“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代替“反腐倡廉建设”,形成了新时代“5+1+1”党的建设最新布局,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学习研究百年党建史,既要认识党的建设目标的发展历程,又要理解党的建设的主线和布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比较系统、比较立体的了解。
二、百年党的建设的历程和特点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以来,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高奏,党是靠什么走过自己的第一个百年的?坚持不懈地进行自身建设,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答案之一。百年党的建设史,波澜壮阔,宏伟浩荡,展现它的历程,总结它的成就和经验,有利于全面把握党的建设的大局和大势,更好地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1921年7月,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的自身建设同时展开,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1921年到1935年的14年,是党的建设的初创时期。其间,有开启,有重创,有转机,有挫折。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随着党和红军重大转折的到来,党的建设也才迎来了重大转折。
从遵义会议召开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14年,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取得伟大胜利的时期,也是党的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党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有许多重要的里程碑,特别是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为重大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建设的思考日臻成熟,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目标上更为坚定、行动上更为自觉、理论上更为清醒、措施上更为有力的新阶段。
这个时期,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其中有五个特点不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依然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成功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政治路线并为之不懈奋斗。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突出了党的政治纲领的阐释,即“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联合第三国际”。1922年7月,在党成立不到一年的情况下,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使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打倒军阀除列强”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只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治路线上推行全民族抗日。毛泽东在193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明确指出,党的建设的核心是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党要实现正确领导,全靠政治路线的正确。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第一次完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而随着这条正确政治路线的贯彻施行,中国革命再一次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很快取得了辉煌胜利。实践证明,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党的自身建设的得失。
第二,始终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成功解决了在大量农民进入党内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个重大课题。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建设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六大、六届二中全会等会议虽然对党的建设作了积极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基本上还是在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作出的,还没有对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份的军队建设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在大量农民成份涌入党内的情况下如何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着重提出要从思想上建设党,深刻阐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军队建设方面,决议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从此,党的建设开始走上一条更加切合中国实际的道路。
第三,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成功建成了数以万计的党的基层组织,发展了数以百万计的共产党员。
在整个28年的革命历程中,我们党一共建立过多少组织、发展过多少党员,因为战事频繁,牺牲巨大,已经无法准确统计。据七大时的估计,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在战场上牺牲的革命者有76万余人,其中共产党员32万;1927年至1932年,仅在刑场上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至少在100万以上。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普查,为了建立新中国,全国有2100多万革命者捐躯。据民政部门不完全统计,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全国可以查到姓名的已经牺牲的革命者是370多万。在形势如此窘迫、牺牲如此惨烈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党如果稍微放松自身的组织工作,就无法保持生机活力,党员队伍就非但不能发展壮大还会萎缩流失。在1921年建党时,我们党仅有8个共产主义小组,50多名党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已经有了近20万个组织,448万名党员。
早在1920年8月到9月间,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蔡和森,在就中国革命问题给毛泽东写信时,就曾初步提出过党的组织问题,他说:“所以中国的社会革命,一定不能免的。不趁此时加一番彻底的组织,将来流血恐怖自然比有组织要狠些,有了强有力的组织,或者还可以免掉,所以我认党的组织是很重要的。” 毛泽东对此也给予了热烈回应:“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这样,中国共产党从初创起,就把党自身的组织工作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列入了日程。在建党后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以“组织问题”为核心内容的讨论和决议几乎伴随始终,并在贯彻过程中对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其中, 1938年9月到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才德兼备”的用人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同时提出了“组织工作要中国化”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路线的实际确立,对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重大引领作用,并产生了长期深远影响。
第四,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和形象,成功探索了一条践行为人民服务、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作风建设之路。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在与来自外部的凶恶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在与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困难进行不懈奋斗的同时,也在同自身一些组织和个人存在的不正之风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并逐渐培育和发展起了一系列优良作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
在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名的哲学著作,为全党形成和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党的作风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第一次系统总结了三大作风,并强调这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这就把党风问题提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的高度,这是包括苏联共产党在内的其他任何政党所没有的。
到了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我们党就越加重视作风建设。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表明了即将取得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的清醒头脑和远见卓识。
第五,始终高度重视党的领导问题,成功锻造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从一成立就重视党的领导。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党的领导问题解决得好,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就顺利;什么时候党在领导权上出了问题,中国革命事业就会陷入被动,甚至出现严重损失。
1923年党的三大在作出国共合作决定的同时,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时,尽管党的力量相对国民党来说要弱小得多,但是在国共合作中却能够发挥先锋作用,实际上引领了国民革命的方向。可是,当国民党右派向我们党发起进攻,蒋介石反共活动日益公开化的时候,党的主要领导人在领导权问题上犯了妥协退让的错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因此陷于失败。这一教训表明,党不但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而且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
形成一个成熟稳定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首要条件。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但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他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对洛川会议以来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许多正确观点和政策提出批评,一度使党内部分同志出现了模糊认识,对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产生了动摇。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首次提出“四个服从”,巩固了党的团结和统一。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在思想上空前团结统一;1945年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党拥有了自己的领袖,形成了坚强领导核心,达成了空前团结统一,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在解放战争时期,党进一步加强了集中统一领导。1948年中央颁布《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形成维护党中央权威的一系列具体制度,不仅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为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基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但这个胜利的取得,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之所以坚强有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找到了一条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成功之路。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这个时期历时27年,加上徘徊中前进的2年,共29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按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要求,建国后的头七年,党顶住主要来自帝国主义的巨大压力,在医治战争创伤、荡涤污泥浊水、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狠抓党的自身建设,成功地经受住了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考验,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建设历史上成功地开了一个好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党的自身建设,是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一大特色。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要在“一穷二白”的旧摊子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何其艰难!但整体说来,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而这一胜利之所以实现,其领导者正是中国共产党,其保障者正是那一时期的党的自身建设。那一时期,至今还被人们称之为“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一时期和之后的一段时间,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头七年党的建设的又一鲜明特色。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那么险恶的形势下和那么复杂的斗争中站稳脚跟,渡过难关,经受住严峻的执政考验,关键的关键,在于党坚持从严治党,敢于碰硬,不管是谁、不管他资格多老、功劳多大,只要违反党纪国法,就一律依法制裁。其中,仅在“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中,就查出贪污1000万元(旧币)以上的10多万人,贪污的总金额6万亿元(旧币),对有严重贪污罪行的罪犯,判处有期徒刑的9942人,判处无期徒刑的67人,判处死刑的42人,判处死缓的9人。特别是中央关于处决特大贪污犯、时任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时任天津地委书记兼专员张子善的果断决定,在全党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从1957年到1976年的近20年,是党的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的时期。其中,1957至1966年的前十年,党的建设在一些方面得到发展;1966年至1976年的后十年,党的建设出现严重失误、遭受严重挫折。
在前十年中,党的建设形成了一些正确的认识成果,主要有: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等。在这十年中,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发展,党员人数由1956年的1073万增至1965年底的1895万,增长76.61%。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毛泽东认识到大力培养和提拔新生力量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措施予以推进,尽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得这些措施未能贯彻始终,但仍然具有长远的意义。
在后十年中,“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历史教训是多方面的。就党的建设而言,不能把阶级斗争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这就是我们应当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的主要教训。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党组织进行整顿和“重建”,曾被作为这场运动的目标之一;克服党和国家肌体中存在的阴暗面、克服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的现象,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过分加以强调。“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把“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不但不能解决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反而会使执政党的建设目标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严重脱节,使一些野心分子和帮派分子乘机进入党内,同时,造成和激化无数的社会矛盾,形成巨大的混乱和破坏。因此,对“文化大革命”必须彻底否定。邓小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我们要正确总结“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决不允许“文化大革命”在中国重演。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
从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前,共有34年,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历了新的考验,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加强的态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后,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党又连续召开了十一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上取得进展,在端正党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坚定立场。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二大后,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全面整党,提出和加强了党的制度建设,健全了党的民主集中制,改革了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密切了党和群众关系,党的建设从总体上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在此期间,党的建设也经历过一些曲折。1988年末至1989年初,在若干大城市特别是北京,极少数人利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失误和人民群众对物价上涨的焦虑,以及对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腐败现象的不满情绪,进行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由于党的个别领导人一度放松了党的建设工作,放松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了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坚决抵制,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党内外泛滥,并且较长时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发生于1989年的政治风波,以及发生在1986年底、1987年初的学潮,充分暴露了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鉴于政治风波的教训,鉴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这期间经历了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党中央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教育全党旗帜鲜明始终一贯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考察了近百万名县(处)以上干部,完善了差额选举制度,开展了干部交流;加强了廉政建设,抓紧治理党风,反对腐败,更加重视改善党群关系;等等。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五个方面的任务;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点对党的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作了部署。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总目标和两大历史性课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党的十五大后,全党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针对面向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研究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重研究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期党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全党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作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此后,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纵观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除个别时段外,党的建设一直呈现出持续加强的态势。党中央加强了对党的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领导指导,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都有一个部分对党的自身建设进行论述和部署;每两次党的代表大会之间,大都安排了一次党的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和部署党的建设工作;每到关键时刻,邓小平和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都就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成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纪委全会每年召开,党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秘书长会议也都每年召开,按照党中央要求对党的各方面工作作出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狠抓了决策部署的落实,这其中,仅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就进行过多次,每五年中,少则一次,多则几次;党的各方面建设中,都有不少的硬招、实招;适应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需要,党加大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力度,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加快了步伐。所有这些,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但是,党的建设仍有一些薄弱环节,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严重损害党的肌体健康,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不懈加强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仍需要全党上下付出艰巨努力。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一历史方位表明,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而如果没有党的建设,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正是因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从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近9年过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力推进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突出特点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作一个初步归纳。
第一,特别注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力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明显增强,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定力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现象得到扭转。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特别注重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次飞跃。党的十九大后,新思想的理论武装工作成为全党面临的最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在中央部署下开展了专门的学习教育。党中央先后批准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重要理论读物,各级党组织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学习不断深入发展,全党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特别注重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了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明确和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以责任传导压力,以压力促进落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传递到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第四,特别注重把握党的建设整体性、系统性和规律性,郑重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一总要求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顶层设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五,特别注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眼于保持和发展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引导全党把握政治方向、加强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修订《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政治氛围,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特别是2019年初党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于进一步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和民心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第七,特别注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推进管党治党标本兼治。要求全党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念,不断补钙壮骨、固本培元,重点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推动形成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强化依规治党,维护法规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不留暗门、不开天窗,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第八,特别注重正风肃纪,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坚持党中央率先垂范,从各级领导干部抓起,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突出抓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一大批腐败分子,不敢腐的震慑充分显现,大力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和党内法规建设,制定修订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在党内先后开展系列学习教育,不想腐的自觉不断增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2018年3月,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把对公权力的监督设计到政体之中,全面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极大地赢得了党心民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巨大赞誉。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9年时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历程非凡、成就辉煌。党的建设力度之大、要求之严、程度之深,覆盖面之广、效果之好、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之高,都是许多年来所没有的!党的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从党的建设本身总结,党的百年自身建设可以归纳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两大工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的环境中,成功地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事实证明,中国的山沟沟里不仅能够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能够锻造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1939年10月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豪迈地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这一伟大工程,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
党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自此,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表述沿用至今。
从纵向上看,“新的伟大工程”和“伟大的工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新的伟大工程”一方面充分吸收了“伟大的工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等;另一方面又根据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不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以及反腐败斗争等各方面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的理论和实践都得到重大创造性发展。从横向上看,无论是“伟大的工程”,还是“新的伟大工程”,都是围绕当时党的中心任务而展开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服务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建设是为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这一党的执政使命服务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从党的自我革命去总结,百年党史,我们党至少有六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我革命。第一次是1927年八七会议;第二次是1935年遵义会议;第三次是延安整风运动;第四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践行“两个务必”思想的整风整党运动;第五次是粉碎“四人帮”的胜利和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拨乱反正;第六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的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
两大工程、六次最具历史意义的自我革命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两大工程,以立为主,其中也有破;六次自我革命,以破为主,其中也有立。它们立的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行动指南,立的是党的领导、初心使命、政治规矩,立的是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它们破的是一切损害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言论、行动和作风,破的是一切背离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思想、言论、行动和作风。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建设史中总结经验,探寻规律,把新时代党的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三、百年党的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百年党的建设的成就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的成就、理论探索的成就和不懈奋斗的成就这三个方面。
其一,党的自身建设的成就:建成一个伟大的党。
百年来,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总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前进脉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成为一个人民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的病患,一次次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成为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和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历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不能比拟的,但党总能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备尝艰辛而愈加成熟,成为一个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虽然已成立百年,但每每能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建成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是百年党的建设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当为此而不懈努力!
其二,党的理论探索的成就:形成两大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却并非易事。于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不可回避的十分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党的艰辛探索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形成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功地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深入研究本国国情和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领导人民推进“四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独特的思想魅力、巨大的实践伟力,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成为指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思想之旗,成为凝聚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勇前进的精神之魂。这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最新成果,也是继续推进“两大革命”的科学指南。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紧跟时代步伐,锐意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展现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刚健的步伐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
其三,党的不懈奋斗的成就:实现两次伟大飞跃,迎来一次更伟大的飞跃。
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完成三件大事,由此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前两次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次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将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三件大事”、“三次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今天,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曾经温饱不足的人们,已经迈入全面小康;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党的成就是党的坚强领导的结果;党的坚强领导的实现,是党的建设的结果。正是百年来坚持不懈的党的自身建设,成就了历经百年仍然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党。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今天这样的青春之中国!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仍然风华正茂,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高度重视把握规律,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主要体现在党章、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全会的决议、党的领袖的讲话当中。具体可以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基本遵循,采用“提取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进行概括。据此,初步归纳出以下八条关于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党的建设的实践。
2.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锻造成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4.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和团结统一。
5.必须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持续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
6.必须坚定党的性质和理想信念宗旨,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7.必须坚持不懈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8.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
以上八条规律性认识,在空间上着眼于党的建设的整体布局,在时间上来自党的建设的全部过程,力求初步反映出党在领导人民推进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对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所遵循的必然性法则与客观性要求的初步认识,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淬炼,终于百炼成钢的答案所在。
今天,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持续百年的奋斗,中国已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持续百年的奋斗,中国已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